农业生产中出现药害的几点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农药来防治农作物出现的病虫危害,那么在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因施用农药不当而引起农作物表现出各种病态,即植株生理表现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甚至全株死亡等现象称为药害。下面将农业生产中出现药害的几点原因介绍如下,望种植者在农事操作中时刻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施用药剂过量。有些农民存在着用药越多,防效越好的观念,使用时不看说明,不相信推荐剂量,往往成倍增加用量,造成药害。如粉锈宁使用过量,造成有些作物叶片发黄、干枯;如超量使用毒死蜱或三唑磷,可导致叶片出现斑点、发黄,生长缓慢,甚至死苗。
2、错用农药。一是种植户对农药保存不善,造成农药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二是农药经营者业务素质差,给种植户拿错药;三是种植户在使用时又不注意认真核对,直接拿着配的农药喷洒到作物上面。像以上这些现象等等,都造成错用农药,往往导致各方利益受损。生产上如:大豆田使用的除草剂“氯嘧磺隆”,错用了小麦田除草剂“氯磺隆”,施用后造成大豆绝收;错将油菜田除草剂“稳杀得或盖草能”当成“稻瘟灵”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造成水稻生长点死亡,叶片枯黄,最后水稻绝收。
3、盲目混配农药。有些药剂混配可以提高活性,如苄黄隆与乙草胺混合使用,在稻田中可同时杀死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多种杂草,不但扩大了杀草谱,而且提高了除草效果。但有些药剂混用会产生药害,如脲类除草剂与磷酸脂类杀虫剂混用,会严重伤害有些作物的幼苗,二氯喹啉酸与有机磷农药混用,能使水稻受害。
4、土壤残留。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如小麦田施用甲黄隆,对后茬玉米、黄豆、水稻等都有药害;大豆田施用氟乐灵,对后茬小麦有害;小麦田施用苯磺隆,对后茬花生有药害。作物受害后,一般表现为出苗迟缓、根少、叶黄、生长受到抑制,重时造成幼苗死亡。
5、缺乏农药基本知识。许多种植户不了解农药的性质,不分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也不管适用于那种作物,只要是农药即用于喷洒防治,这样容易造成作物药害。如敌百虫不仅对水稻易产生药害,而且对玉米、瓜类和豆类幼苗也能引起药害。
6、雾滴挥发与漂移。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小于100μm的药液雾滴极易挥发并随风飘移,致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受害。如草甘膦地面喷洒时,其雾滴可漂移1000~2000m,禾大壮地面喷洒时,雾滴可漂移500m以上。如在玉米田喷洒除草剂,不控制漂移,可使邻近地块的豆类、蔬菜等作物遭受药害。特别是使用无人机喷洒除草剂时,千万要注意,务必做到小心谨慎。
7、施药机械性能不良或作业不标准。多喷头喷雾器喷嘴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匀、喷幅联结带重叠、喷嘴漏滴等,这些现象容易造成局部喷药量过多,使作物受害。
(台州市农科院 王会福供稿)
本文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中所涉及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