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水稻主要增产障碍(途径)探讨及其几个技术潜力角度的提示
2022年水稻主要增产障碍(途径)探讨及其几个技术潜力角度的提示
随着水稻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实践,近年来各地水稻生产单产水平不断上升,以单季稻为主制的700-800公斤水平成为主力,据近年台州对各县市110多个示范方40000多亩实产验收,平均单产787公斤,综合这些示范实产及其理论性状考查统计以及田间观察分析,当下整体上示范层面水稻增产潜力尚存9.0%左右。针对2022水稻生产形势,围绕着人们日益增强的美好产量期望与不平衡不充分高产之间的矛盾,从田间观察和农户沟通层面刍议一下当下水稻主要增产障碍(途径),以敝者观察给以下几个角度的技术潜力予以提示。
1.1 水稻产量构成及其要素分析
狭义的水稻产量构成公式为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平均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000。以这4个要素为目标抓好秧苗期到成熟期的田间栽培管控,努力实现产量最大化。
广义的水稻产量形成为“八字宪法”,即为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优化组合,从新时代来看需要形成“五良合一”:即为良种(高产超高产良种)、良地(高品质改良耕地及地力水平)、良态(优良的生态环境)、良法(以良技+良机为合体的高产高品质高效益栽培)、良控(以良营+良保为合体的主动调控良种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田间生长的“人为定向”目标调控)。
综观目前产量特征及其当下生产现状,作为种粮主体应当明确,种好水稻,搞好水稻生产,务必要做好节时产量构成要素促成完善优化,更要对广义产量形成要素优良集成。千万不要“扁担翘”,注重了这一头而轻了那一头,顾此失彼。
1.2 当下水稻增产障碍或途径分析
通过产量要素形成分析可知,水稻生产过程中终端产量输出,主要依靠入端(起始:选种及其播开始)及其进程各个环节的科学营养供给和最佳的发挥表达(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法)以及生长环境的优化保护,创造最佳的时效能量转化和最大最强的时效绿叶系数光合能力以及“人为定向”目标要素转换,从而达到既充分又平衡的定向目标产量。由此以敝者所见,当下在良种、良地、良态、良机、良栽等基本要素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影响水稻增产的主要障碍或途径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营养保供问题。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一生,从生理需要上要经历复杂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汇循环和繁复反应。植物营养供给既是植物自身能量需求消费的根本问题,也是考验植物能否承载最大环境压力和容量的能力问题。在基本地力提升的基础上,定时定量定制定供精准施肥是一项较大的课题,目前各地平衡施肥来营养保供,表面上虽然对高产品种产量发挥了很好的效能,但消碳现象也较为突出,甚至出现营养过头现象较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定向产量目标的实现。
二是病虫害灾向问题。从近年病虫害角度来看,有其病虫自身因重、时、方不对调而无力控制所致灾向的因素,但多氮致害、超氮招灾现象较为常见。穗瘟早稻流行,白叶枯病爆发,䖮虫四起,虱害倒伏,螟害全程持灾,造成田间农药乱用、滥用现象以及药害事故时有发。由此造成可悲的是有的农场产量收获仅1、200斤。
三是灾向性气候问题。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水稻生产遭遇极端性天气频度明显上升,对秧苗、分蘖、成穗、灌浆、结实,以及病害流行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
四是“无良技术“隐性致损问题。”无良技术“是指所谓在地砖家在产生地试验创造”增产“而到应用地实施实为负效增产的技术。”黄婆技术“是指物技合体而由产物提出的自夸技术。当下相关水稻生产存在千企万品即谓成千上万项技术,从产技角度观每项技术都具有优势和先进性,对于农户真是眼花缭乱,难以成为信服的可及性、复制性、管用性的技术,甚至有的越用越糟,其事例时有发生,近年尤以无良技术诱导使用隐性致损但主体无感问题十分严重。
2.1 从营养角度革新平衡肥推行配方肥
营养是生长发育创造产量的根本基础。经湘两优900高产最佳施肥方案探索试验,在PH5.04,有机质32.3g/kg,全氮0.235%,有效磷42mg/kg,水溶性盐总量0.2g/kg,速交钾141mg/kg,缓效钾278mg/kg的土壤上试验结果见图1。经图1表明和模型分析,最佳施N总量为206kg/h㎡,其产量可达890kg/亩。同理试验,可得最佳施P(P2O5)总量为73kg/h㎡,最佳施K(K2O)总量为191kg/h㎡。可见高产水稻要科学有效发挥地力和肥力效应,应当革新平衡肥技术。故此类土壤水稻高效施用配方肥一般为NPK10:4:9为佳,且从施N来看其基肥:追肥:穗(或粒)肥一般为1:0.4:0.4施法为宜。如此配方营养,理论可减量5.3%,增产潜力6.4%。
2.2 从壮秧角度革新浸种催芽推行干子包衣直接机播育秧
秧好一半稻。传统浸种催芽育秧已有数百上千年,主要适应小农小户生产体制所成。针对传统育秧方式既费工费时,又易苗感病害流行或对苗感病害难以有效控制,甚至会产生烂谷烂秧烂苗现象。经过3年持续应用示范,水稻干子亮盾包衣不浸种不催芽直接机播育秧,具有省工省时省械、有效控制苗感病害、有效预防或减轻烂秧、有利培育壮秧和提高成秧率、出苗整齐,盘根好,白根多,秧苗素质好,抗病性好,以及操作简便,拌好的种子可根据天气条件随时可播种等优点,特别能适应现代农场式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作业生产需求,凡是用过的农户都说好。干子包衣机播育秧主要操作实务为:一是风扇去瘪;二是配方亮盾(谷药250倍即亮盾瓶液先稀水后匀拌种子比例为1:6:250);三是采用机拌种子进行干子包衣;四是将包衣种子直接进入机播流水线流水上盘,也可因需因时随时调整流水上盘操作;五是苗盘入棚平铺;六是加强铺后保湿管理(有滴灌装置更自动化),一般入棚后3天左右可长出芽绿;七是加强常规棚内肥风管理。
2.3 从病虫害角度革新预报防控推行对症诊治防控
病虫害是造成生产过程致害产生的负面产量,组发严重年份一般全季可致减产30%以上,尤其经防治后仍可致损10%以上,特别近年来螟害全程危害,稻瘟病早稻穗瘟感病流行,白叶枯病暴发,纹枯病普发,迁入性稻纵卷叶螟重发致叶刮白,以及局部细条病泛红,黑尾叶蝉䖮害出现金镶边,感虫品种稻飞虱激增倒伏致灾等等,严重制约高产发挥。病虫害在传统有机磷般效时代,依靠”两查两定“为核心的预防防治作出了显著贡献,然而当今进入酰胺类和甲氧基丙酸酯类时代,”两查两定“预防防治已失灵甚至已不管用了,初显了以新型配方为主轴的靶向长效持效节点防控威力,看”说明书“防治时代已基本结束,对症开方防治或诊治开方防治的绿色防控已经来临,特别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稻飞虱等等重大病虫害更加讲究,虽用对了药但配不好方也不管用,原则上要求业务部门或主体自身要自觉提升田间诊治水平,然后作出对症防治(这里指的不是能看什么病什么虫,而是能看其情处向什么状态和未来趋势或应对之策),具体个例这里不作细述,但特别提示各地应警示所谓在地无良砖家作无良技术推广诱导,以便造成不必要的隐性致损。对于黄婆技术,各地好要有介意地选择小试验证后有选择地使用,并集成在自身的整体高产技术体系之中,尽最大努力和能力将致损控制在允许水平。
2.4 从用工角度革新药械推行无人机作业
工本是当下种稻新主体管理的一大成本,加上找工难也是一大问题。为适应现代作业,提倡无人机作业,着重病虫害防治等。对此,整体作业要以无人机为核心,围绕无人机作业所需的选配物、时、法等各要素集成,千万不要以有机磷时代的作业操作和技术路线,因此,开展无人机作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应当强化目标绩效:控害,减工,效益;在物技选择上应当从低价般效配方向高效减工配方选用转变,从中药式多药配方向一药多效配方选用转变,从包治百病配方向专用品牌配方选用什么转变,从喷雾器配方向飞防配方选用转变;在时技选择上应当从生育期致害弱化时期节点(拐点)和夜间作业(定位出航,水露出飞)为主,尤其夏天作业要十分讲究;在法技选择上应当选择得心应手机型,配合前述物技配方和助剂,针对时技靶向生态位合理组合作业速度、高度和强度。如针对基础性病害纹枯病、稻瘟病、细菌病、病毒病等,应当选择长效高效持效、应用管控能力强、多功能保健效力的物技:真菌类型(阿米妙收适时喷施+三环唑节点对症)或真细菌混合类型尤其新型白叶枯病(噻菌铜+阿妙预防),时技为病前或始病初期,使用方法为飞喷或夜飞防,使用技巧为病虫或肥药组合作业等等。
2.5 从生调素角度革新生长调控推行新生调增产方案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光、温、水和一般的营养物质外,一类含量甚微(1µmol/L以下)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活动起到调节和控制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即为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或称生调剂。植物的发芽、生根、生长、器官分化、开花、结果、成熟、脱落和休眠等(从胚的形成、种子萌发、营养体生长、开花结实,到植株衰老、死亡),均受到植物生调整素的调节控制。经各地广泛推广应用表明,在水稻后期孕穗末期至灌浆期间应用2%6-苄氨基嘌呤+0.1%三十烷醇+(KH2PO4)+益施帮配方,结合施粒肥或病虫害防治飞喷2-3次,可调理孕花减少颖花退化增加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实粒,延缓衰老增强光合能力增加粒重,从而形成增产效应,一般可提升增产潜力5-10个百分点。
2.6 从防灾角度革新田管推行多专业集聚防范
自然灾害尤其极端性气候致灾频发,如低温、冰雹、台风、暴雨、高温等等,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针对常年过往时序频率,要强化品种、插种方式、密度、肥料配方运筹、水浆管理、及时应急调控,形成多业性防范体系,从而保障丰产丰收。
本文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中所涉及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