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发病规律与药剂防控

2022-04-25 09:16:31 admin 79

水稻白叶枯病是当今水稻流行性细菌病害,尤以籼粳杂交品种感染更为严峻,一旦感染就易流行,从田间来看几乎没有抗性品种可以阻挡。通过近5 多年观察,水稻白叶枯病已从江河上游流域岸基逐年向中下游岸基扩散,从岸基水稻向平原区域水稻散发,逐渐从点状向片状扩散,从分蘖后期初(急)性感染向孕穗期及期穗期全面流行,从局部向面上扩散之流行趋势,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尤其遇台风暴雨影响,灾发速度似洪水一般,加上没有特效防控药剂或手段,一旦入侵,种植大户几乎无招架能力。对此,现将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特性及药剂防控分述如下。

一、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特性及病情扩散动态

水稻白叶枯病为流行性细菌病害,20世纪70、80年代间隙性暴发频率较高,为害损失也十分严重,但2000年前后田间消失20多年,可近年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成为重大流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病菌为细菌,为黄单胞秆菌细菌,可存活于稻谷、稻株残体、植株活体、禾本科杂草等等,可随种子或带菌植株人为运输而远距离扩散,在秧苗期虽为极易感染但常呈隐性状态,一般不表现症状。主要通过生长发育所致的植株伤口、机械损伤、自然孔口致伤等感染入侵,携菌水流或农事作业带伤感染扩散较为明显。传统白叶枯病发病主要为晚稻,一般除急性凋萎型白叶枯病外通常感病生育期之敏感期主要为孕穗期,随后随抽穗表症逐渐加重,甚至不能抽穗为害。但当下白叶枯病尤其籼粳杂交稻上的白叶枯病始病期往往较早,甚至近年在早稻上也较常见发生。对于单季稻一般初发期始见于7月底8月初的分蘖期,较传统始见期存有较大不同,且来势一般较凶,如下观察,从病株来看8月初感染显症,8月上中旬呈激增期,并持续高发至9月份穗期,从病指来看8月下旬9月上旬为病情加重期。一旦防控不力,可一路显症“烧到”收获期,对产量影响极大。

 

 

 

二、水稻白叶枯病防治药剂及其防控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为细菌病害,防治细菌药剂主要为噻唑类(噻唑铜、噻唑锌、叶枯唑)、抗生素类(中生霉素、新植霉素、链霉素)、铜制剂(有机铜制类、喹啉酮)、异氰脲酸类(强氯精、氯溴异氰脲酸)、苯并异噻唑啉酮类(噻霉酮)、菌剂类(芽孢枯菌秆菌)等,综合当前品种特性、感染机率、扩散频率、流行速率、药剂性能等考虑,可选择药剂主要为噻菌铜、噻霉酮和氯溴异氰脲酸等,前者主要为治疗和保疗并存,主要为发挥持效功能,后者为应急治疗功能,但需特定配方且经医嘱式(视田间病情及控制效果及时调整)模式防控,才会及时发挥本有效能和效果:

一是针对农事操作损伤加速病情扩散之风险,务必坚持以植保无人机防治为前提。水稻白叶枯病防控务必采用植保无人机防控,且以定位匀速喷洒为保障,选择夜航有露时匀喷作业,严控采用人为药械或拉管防治喷洒,否则就会喷到那里发病妻那里。

二是针对初发期或发病中心或发病气候条件或初染发病生育期时应急防控加保效防控。选用医嘱式就应急治疗性药剂(南农农药科技公司生产的50%氯溴异氰异酸可溶性粉剂或水溶性粉剂,需经医嘱式特定配方)加强短时杀菌治疗+保疗性药剂保效(20%噻菌酮胶悬剂或3%西大华特噻霉酮水微剂,也需经医嘱式特定配方)控制,否则常规技术使用药效甚微。

三是针对病情控制效果和保控能力,务必坚持医嘱式防控模式。即视田间病情现场诊疗同时视分类或因地制宜式针对控制效果作出再次防控及配方调整,所以配方和次数需视效果及时调整(针对初染期田间发病中心应急治疗药剂效果,一般仅为3、4天宜持续2次,然后加强持效保效药剂配方(医嘱式特定配制)控制,一般需采用四看(看病看苗看势看天)防控2、3次。这样可达到控制防治效果。

四是坚持预防控制,提高无病控制效能。针对老病区感病品种区无发病时或常年初发生育期时,采取预防措施:一般可选用20%噻菌酮胶悬剂或3%西大华特噻霉酮水微剂,也需经医嘱式特定配方。一方面对育秧盘秧田秧棚进行喷洒消毒处理,在秧苗三、四叶期或移栽前加浓喷洒预防,另一方面在有条件地方对常发田或田沟水系高风险区执行插前或插后1次飞防预防。

五是加强田间健身栽培,提高植株保健防病能力。加强田间水系水浆运筹管理,合理平衡施肥保供营养,科学农事操作,严防人为致伤和环境气候致伤,最大限度发挥保健功能。同时加强田间巡察,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对症早治疗早围治早控制,全面提高田间防控效果。


电话咨询
产品展示
招商加盟
QQ客服
x

1079农资商城